“六个聚焦”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天津财政:“开源”有道 “撬动”给力 监管有方

北方网   2023-06-07 13:04:07

■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7年支出总额突破千亿元大关

■ 到2022年,各级财政累计安排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27亿元

■ 2021—2022年向种粮农民发放“两项补贴”资金共计11.8亿元


【资料图】

■ 累计统筹利用中央财政奖补扶持资金10亿元支持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

■ 统筹安排财政资金8.8亿元持续支持“厕所革命”

■ 2022年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和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补助资金4.2亿元

天津北方网讯: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中,如何更好地发挥财政作用?面对这一时代问卷,我市财政部门探索出“六个聚焦”的解题思路,切实强化资金保障,构建多元投入格局,持续优化政策体系,力求“开源”有道、“撬动”给力、监管有方。

聚焦优先发展,强化乡村振兴资金保障。“我市持续把乡村振兴作为优先保障领域,健全与乡村振兴相适应、覆盖农业农村各领域,贯穿投入、使用、监督各环节的投入保障机制。”市财政局相关人士表示。“十三五”以来的7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总额突破千亿元大关,为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提供坚强保障。建立健全对各区考核机制,确保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支出比例稳步提高,有效拓展乡村振兴资金来源。

聚焦金融保险,构建多元投入格局。财政资金素有“四两拨千斤”之效。市财政部门深入对接农业政策性保险、农业信贷担保等金融“工具箱”,引导形成“财政资金、金融资源、社会资本”共同投入格局,并做到风险可控、绩效导向、监管有力。从2007年建立农业保险政策以来,到2022年,各级财政累计安排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27亿元,带动政策性农业保险累计保费收入突破37亿元,提供风险保障达167.3亿元,为提高我市农业抗风险能力,持续保障粮食安全、“菜篮子”重要农产品供应起到积极作用。同时,稳定实施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费用补助和业务奖补政策,近年来市财政累计拨付资金近1亿元,对我市农业担保机构实施担保费用补助和业务奖补,确保市场主体实际承担的担保费率不超过0.8%上限,有力引导我市农业信贷担保坚守政策性定位,始终为农、惠农,支农、支小。

聚焦粮食安全,夯实稳产保供基础。我市积极发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政策叠加效应,2021—2022年在关键时间节点及时高效向种粮农民发放“两项补贴”资金共计11.8亿元,进一步释放重农抓粮的积极信号,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有效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着力加强投融资机制创新,撬动专项债券等更多渠道资金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2011—2022年,已支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390万亩,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支持我市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全力支持种业振兴,“十四五”以来,市财政统筹财政资金约1.3亿元,支持优质“津牌”小麦、“金稻919”小站稻、“津字号”黄瓜等种业创新研究,助力中国饭碗装上更多“天津粮”。

聚焦产业振兴,助力农业产业链条升级。截至今年一季度,已累计统筹利用中央财政奖补扶持资金10亿元,助力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和产业集群等大平台、新载体不断成长,支持我市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这其中,支持蓟州区出头岭镇、西青区辛口镇、北辰区双街镇、津南区小站镇、武清区梅厂镇、静海区台头镇、宁河区岳龙镇、蓟州区下营镇、蓟州区上仓镇9个镇先后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为推进镇域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示范。围绕水稻、生猪、奶牛等主导产业,通过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支持宁河区、宝坻区、滨海新区、武清区先后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推动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突出现代都市型农业竞争优势,积极争取现代都市型奶业、生猪以及小站稻3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扶持,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聚焦宜居宜业,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统筹财力有序支持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和800个经济薄弱村发展。近年来统筹安排财政资金8.8亿元,持续支持“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设施等重点工程,支持新一轮15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助力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地全面提升。2022年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和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补助资金4.2亿元,支持选优配强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

聚焦财会监督,提升资金监管水平。全面开展惠民惠农补贴专项整治,确保各项惠民惠农补贴政策落地见效和涉农资金监管长效常治。将政策性农业保险监管作为贯彻财会监督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加大业务情况调度以及保费补贴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扎实筑牢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防火墙”。(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