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开启"第二轮大疏解"!

问智星   2023-02-07 13:18:55

2023年1月30日,北京市政府官网公布了《 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这个“ 清单”一共公布了2023年北京市政府重点的“ 300个重点工作”。 从这个工作清单中,我们已经很清晰的看到:北京城市中心区的“ 第二轮大疏解”已经正式揭开序幕。 自从 2017年北京新版城市总规出来以后,北京主城区的“ 疏解”就算是正式启动了,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当然就是2019年北京市政府正式东迁“ 北京城市副中心”。 北京新城市总规的要求非常明确:首都核心功能区要“ 静下来”,非首都功能大疏解是新北京城市发展的“ 牛鼻子”。 如果说2017年-2022年是北京主城区的“ 第一轮大疏解”,那么从2023-2027年就是北京主城区的“ 第二轮大疏解”。 那么,北京的“ 第二轮大疏解”都会包括哪些内容呢?

第一,北京市级行政机关将启动第二波搬迁,预计将有3万北京市级行政人员从主城区迁入通州宋庄,规模更大。

2023年的3万人,加上2019年的1.5万人,北京城市副中心将一共迁入接近4-5万人的“行政办公人员”。

这些人到了通州以后,北京有可能将加快在“北三县地区”实施“职住平衡”,部分行政人员有可能将在北三县居住。


【资料图】

根据国家发改委最新的消息,国家已经决定在“通三示范区”实施“经济共管方案”,成立理事会和执委会来统一经济建设和管理,协调各方。

第二,启动东西城核心区控规新一轮行动计划,进一步降低“人口、商业、旅游、建筑”等四个密度。

很多人不太明白,北京东西城降低“四个密度”究竟是什么意思。

其实就是“降低人口密度、商业密度、建筑密度和旅游密度”,努力让东西城“静下来”,该腾退的会逐渐腾退,该拆的也会拆,能疏解的统统都会疏解。

首先是“降低人口密度”:开展2000户平房院落申请式退租和20万平米的“危旧楼房拆掉重建”。

北京在2022年6月份已经公布了“11个申请式退租项目”,预计在未来3年就陆续开展这些项目的“退租工作”。

比如2023年就已经开展了“宣西北地块”的退租项目。

只有在这“11个退租项目清单”中的地区可能才有希望在近期实现退租和居住的改善。

因此通过“持续退租”,“拆掉重建”,“管控群租房”,“拆违建”等方式,东西城每年应该可以实现2-3万人的“常住人口疏解”。

其次是“降低商业密度”,通过将“商业街”改造成为“文化街”,就可以降低人流规模,减少商业经营面积。

比如近期就盛传“三里屯酒吧街”将停业改造,未来将改成“慢行友好街区”,加入咖啡、图书馆等文化要素。

最后就是“降低旅游密度”,比如北京最近正在启动“故宫博物馆北院”的建设,未来要看故宫博物馆可能要去五环外了。

通过“拆、腾、改”,未来的北京东西城核心区真的就是要“静下来了”,人间烟火气将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庄严隆重的中央政务氛围”。

第三,开始“城中村”的“腾退治理”工作,着力推进中心城区、绿化隔离地区减量腾退。

根据北京市政府的“2023年工作清单”,北京的“一绿地区”和“二绿地区”可能将会有大动作,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再减8平方公里,腾退土地2000公顷以上,压茬推进留白增绿379公顷

简单来说,就是很多“城中村”可能将会迎来“大棚改时代”,实现更大规模的“农转居”,拆迁上楼。

所以北京的“ 第二轮大疏解”其实主要就是两个方面:一个主要是四环以内的“ 城市中心区”,要降低“ 四个密度”,持续“ 静下来”,其次就是各种“ 城中村”,要腾退疏解,留白增绿。 这种疏解虽然可以有效“ 降低中心区人口”,但是也大规模减少了“ 居住规模”,可居住面积的减少反而有利于中心区的房价提升。 尤其是北京四环内的“ 次新和新房”,未来的稀缺性将会更强。 在本次的“ 2023年工作清单”中,除了“ 大疏解”的内容,还有“ 大建设”的内容,北京的特征是: 城区疏解,郊区建设。 北京未来的“ 资金投入和建设”主要集中在 北京城市副中心五大新城:亦庄、顺义、昌平、房山和大兴。比如明确提到:持续加大 市属教育、医疗资源向外布局力度。 意思就是未来的“ 优质中小学和三级甲医院”将主要建设在 近郊新城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主城区将减少新建生活配套, 首都医科大学将南迁大兴,宣武医院房山分院将动工等。 同时北京的核心产业也在加速从 城区近郊布局。 比如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向“ 三城一区”聚集,中高端制造业主要向 亦庄、顺义等新城聚集,国家重点实验室逐渐向 昌平、怀柔倾斜。 此外,顺义的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和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都将出台“ 三年行动计划”,意味着这些近郊的重点功能区也将加快发展速度。 甚至在本次北京“ 2023年工作清单”中,将“ 进京检查站优化布局”也写进去了,这意味着“ 北京的疏解”已经扩 到环京地区。 综上所述,我们从北京2023年的“ 工作清单”中基本上可以判断:北京已经开启了“ 第二轮大疏解”,其精髓在于“ 主城疏解,近郊建设”。 在“ 新增人口逐渐消失”的今天,北京的发展已经开始了“ 存量转移”:逐渐将主城区的人口向 近郊新城转移,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所以在未来五年,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到北京 近郊新城的建设速度将会进一步加速, 学校、医院、人口、产业都会集中外迁。 其实不仅仅北京如此,中国的核心大城市都在做“ 城区的瘦身减量”,从而大规模的开发 近郊新区新城。 而从2023年开始,又恰逢中国经济的复苏期和增长期,大规模的城市新区建设又要开始了。 未来五年,各大城市之间、各区之间的“ 抢人大战”已经不可避免。

【直播预告2月8日晚上8点

【主题:武汉投资专题

加大山老师微信群,微信号:ycim08】
精彩推送